“产教融合”视域下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探讨

应用型艺术类高校以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如何形成适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人才,是此类高校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走“产教融合”、“校地互动”之路,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艺术人才是应用型艺术类高校转型最核心、最有效的途径。部分院校在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已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转型时间较短,“产教融合”过程出现了行业指导能力薄弱、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突破高校现行的管理机制,通过探索协同育人管理机制来推动相关艺术院校向应用型高校的顺利转型和有序发展。

“产教融合”视域下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内涵意蕴

“产教融合”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艺术类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改革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的教学管理机制是指建立“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协同育人教学管理机制,在此管理机制下,学校、行业、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以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为目标,共同培养社会所需、企业所求的艺术专业人才。

“产教融合”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应用型院校区别于其他类院校的本质不同所在,这种模式能有效带动学校及企业发展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的发展时期,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艺术院校在办学中,强调学校及企业联合办学,重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重视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提升学生的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等有非常的积极作用。对“产教融合”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在促进应用型高校艺术类相关专业发展、推动教学体系的优化完善,以及促进艺术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产教融合”视域下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原则

应用型艺术类专业的建设发展,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应用型艺术人才,相关高校必须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加强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提升艺术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促进学生就业。“产教融合”视域下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中心的原则。“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模式,在人才培养中除了关注人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从而提升知识应用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政府、企业、学校协同育人的原则。“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是以政府为指导,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共同参与、联合推进的教学管理模式,最后形成共建平台,共同管理,资源共享和文化融合等融合育人机制。3.地方区域性服务的原则。应用型艺术院校的发展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学校在办学中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经济情况、社会发展现状,了解经济结构和人才情况,避免人才培养出现同质化的问题,在观念、体制机制、产业、市场、人才等全方位进行对接。在应用型艺术院校的办学发展中,要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打造与所在区域经济契合的艺术专业,体现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最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专业艺术人才。

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教学实践管理相对薄弱的挑战

应用型艺术类院校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从教学环节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虽已达成共识,但着眼于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仍显落后,教学实践管理环节仍显薄弱。虽然应用型艺术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引进了部分资源,构建了一些校企合作实验室、实践教学平台,但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校企合作资源在建成后没有利用好,造成了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管理和评价方法还比较缺乏,与实践教学平台相对应的课程管理体系尚不够成熟。

“产教融合”教学管理体制保障欠缺的挑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艺术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改革,但由于转型时间短,相关规则尚不健全,缺乏长期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很多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具有较强的偶然性和目的性,有的企业为了合作申报项目而和高校合作签约,项目申报完成后就不再合作,很多合作协议变成一张废纸。由于缺乏保障机制,“产教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导致“产教融合”的成效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同类院校的相关经验,以及应用型高校改革实践成果,进一步研究探索形成符合应用型艺术类高校的协同育人机制,并加快应用型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管理机制改革。

“产教融合”视域下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路径

只有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保证下,应用型艺术院校才能使新观念、新思想落实到实际教学与管理中。这一目标的实现就要求相关院校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与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作为保障。

改革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教学制度改革。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在创新艺术类专业管理上有新突破:首先,应该强化学校管理,管理过程应该由相关的专家参与进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果;其次,应该实施开放合作发展战略,以完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为目标,修善学校章程,通过与企业集团合作筹建新型二级学院,并探索建立新的适合高校发展的内部管理结构,并使政府、企业全方位参与其中;最后,应该将管理重心下移,转变管理部门职能,支持和鼓励各二级学院进行改革实践,凝练特色,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改革教师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重实绩、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倾斜。在教学制度改革方面,应该着重建立教研室主任负责制与课程建设负责人制。教研室主任落实每个艺术专业的日常教学与课程规划,除此之外,教研室主任还负责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每门核心艺术类专业都确定一位负责人,该负责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明确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基础上,强化课程改革与建设,加强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最终实现课程体系和结构的整体优化。

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和评价机制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已无法满足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引入强化实践和创新的其他多元化评价,已成为应用型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在课程体系上,引入企业课程和创新课程,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如采用企业实训教学,学生在企业中接受企业课程实训,由企业方进行实训课程教学和管理。又如,开展项目研究教学,采用相关艺术案例教学等方式,结合校企合作目标,开发学习调研项目等,也可将企业课程引入高校远程教学中,将最前沿的艺术理念带到高校课堂中。同时,教学方式的改革必然要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在人才考评机制上,应首先从评价主体入手,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全方位的质量考核体系,通过引入企业考核机制,在合作培养过程中,将企业考核作为重要考核依据,在学生行业课程学习、企业实习等过程全程参与管理和评价考核;其次,考评改革应该体现在评价内容上,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考核学生的艺术专业理论课程方面和艺术专业技能方面的成绩,还应包括艺术实践能力、企业实习成绩、创新创业能力、思想品德表现等。最后,评价体系改革还应该体现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上,可采取笔试、口试、技能考核、作品创作、实习报告、完成具体任务等多种方式进行,将传统的末端考核变为过程考核,使考核更加开放,建立不同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通过日常表现、实践表现、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淡化成绩、强化能力,淡化结果、强化过程。如在企业课程中,发挥企业课程教师的管理作用,对所教学生进行评价,结合课堂成绩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实践教学管理中,企业作为主要参与者,同时承担着管理义务。传统高校对人才的考核往往以院校作为单一评价方进行考核,单一评价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产教融合”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开展评价机制改革,发挥企业行业对学生的管理评价作用,有利于应用型艺术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

打造应用型师资管理队伍

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使得艺术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普遍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和“重学术,轻技术”的现象,忽视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理论水平很高而实践能力缺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建设协同育人教学管理机制共同建设师资队伍,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构建不同行业领域、不同技术特长、不同学术背景的多元化师资队伍,为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提供师资支持。首先,聘请相关领域内国内外著名专家、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和企业课程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和育人过程,为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以及“学校教学与社会就业”的三大融通。其次,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充实教学管理队伍。一方面要引进企业人员进校园担任学校兼职课程教师,传播先进技术和理念;另一方面要聘请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际应用经验的国内外行业精英担任学生的艺术导师,在行业实践中指导毕业生实习、舞台演出、文稿策划等工作。应用型艺术院校应细化与调整管理团队结构分布,定时开展培训活动与学校活动,促使其及时更新与升级个人专业化知识结构、技能技巧,提升管理者信息素养水平,保障其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艺术院校应该提高对管理工作革新、现代信息平台建设的忠实度,提升管理队伍相关人员的个人职业素养、专业化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如数据分析能力)等,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发展环境以及发展需求。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促使管理人员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所提高,保障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能够稳定增加。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应用型艺术类专业在“产教融合”发展的模式下,要积极完善教学管理部门,为教学模式的良好运行创造条件。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更好地为艺术类专业和企业的合作创造机会。同时,要积极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应用型艺术类院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支持,高校要和企业协同合作,讨论制定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并重视做好市场研究,实现教学和实践的结合。针对不同层次的艺术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方案,帮助学生及时改进自身的问题,提升整体的学习和实践效果。此外,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良好作用。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被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智能化、科技化水平,还为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革新创造了强有力的现代技术支撑。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有效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如云计算技术或者区块链技术等),加快管理方式方法、管理形式模式的革新速度,促使管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涵盖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与学校学习等,有利于丰富管理内容、拓展管理各项维度。应用型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完善网络化交互管理和考评体系,重视教育教学的网络化和科学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中的推动作用,及时发现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中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应用型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产教融合”教学管理机制不同于传统以高校为单一管理主体的管理模式,强调企业、行业的融合育人作用,更有利于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有利于高校提高社会服务水平。通过“产教融合”来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已成为艺术类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涉及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诸多主体,通过建立“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多环联动协同育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方管理积极性,推进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协同共建课程体系,协同共建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可有效推动应用型艺术类高校的“产教融合”,并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提升相关高校的社会服务和技术服务水平。(四川传媒学院:李雯雯)

来源:中国网

上一篇:裔锦声博士携家庭电影奖联手好莱坞圣诞大游行 - 中美友谊在民间
下一篇:河南睢县白楼乡: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辣”出美好产业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